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事历史

战国时期五国攻秦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过程介绍

编辑:求历史网 - Www.6704.Net 发布时间:2023-04-21 14:06:53

  进入战国中期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至秦惠文王嬴驷在位秦简,秦国已完全占据关中,并在河东占据了汾阴、皮氏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据了函谷关、陕城等重要关塞,控制了关中左中原的战略走廊,秦军进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东各国严重不安,开始策划“合纵”联合制秦,自后山东各国先后发动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其中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第一次: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联军战败

  面对山东各国合纵,秦惠文王重用张仪以连横破之,张仪至魏游说魏惠王不成,秦遂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发兵攻魏,夺取曲沃、平周,企图破魏就范。后又攻取韩国的鄢陵、义渠的郁郅。

image.png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由于秦国的东扩和张仪的连横,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魏惠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推行“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自侧背进攻秦国,形成前后夹击之效。

  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秦国赠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给义渠,化解背后威胁,然后集中全力在函谷关迎战联军。联军方面,楚、燕两国因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结果被击败。与此同时,义渠反应过来,趁机出兵袭击秦国李帛,秦军战败,不过这次战败并未影响大局。

  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庶长樗里疾率领秦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联军主力魏军8.2万、赵军13万,联军败退观泽,秦军追击又于观泽败韩军,斩首超三万,俘虏韩将鲮申差。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就此失败。

  第二次:齐、韩、魏、赵、宋五国合纵,攻破函谷关

  秦国虽取得了上述战争的胜利,但当时秦国面临的局面却相当危险,一个处理不慎,“商鞅变法”以来的成果,或许就会毁于一旦。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列国更为剧烈的反弹,重蹈先前的危机,秦国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南北两端。

image.png

  此后,秦国先灭巴蜀、后攻义渠,在实现富国强兵的同时,消除了背后威胁,并从南方对楚国形成了侧翼包围之势。至此,秦国才再度谋求东出,开始频繁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先后攻占武遂、穰城、蒲阪、晋阳、封陵、襄城等地。

  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于是当孟尝君田文于齐闵王三年(前298年)返回齐国为相后,趁秦军久战疲惫之际,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齐国大将匡章统帅联军,攻至秦国函谷关前,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

  这次战争历时三年,由于秦国过于轻敌(秦军甚至兵出武关攻打楚国),而司马错仍在蜀地率军平叛,再加上秦国内部政局不稳(季君之乱、蜀地叛乱、樗里疾病逝)等原因,秦军最终战败,联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第三次:齐、赵、魏、韩、燕五国合纵,无功而返

  秦军战败后,再度休养生息,同时与楚、齐交好。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国趁楚国无力、齐国无暇关注中原之际,再度大举进攻韩魏,并于次年的“伊阙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24万,数年内接连攻占韩国的宛、邓和魏国的桓、轵等大小61座城邑,韩魏两国日衰。

  之后,秦昭襄王于益阳自称“西帝”,而尊齐湣王为“东帝”,从而意图瓦解齐国与列国关系。中原各国深怕齐秦两国联手,从东西两面夹击列国,于是魏赵两国合谋派李兑联合各国共同反秦,而苏秦也前往齐国说服齐湣王自去帝号,与列国联手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以便乘机兼并宋国。

  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然而诸侯联军却各怀鬼胎,联军进逼至荥阳、成皋一带后,便相互观望、不肯首攻。而秦国为破坏五国联盟,遂也自去帝号,并将前占之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联军遂撤走。

image.png

  这边联军刚刚撤走,那边中原各国便又陷入了混战之中,齐、赵、魏三国为争夺宋国而大打出手,而齐国在击败魏、赵两国后,最终吞并宋国,但齐国也就此失去了楚国和三晋的支持,最终导致齐国被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军大败,差点就此亡国。

  第四次: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秦国退回函谷关

  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秦国在与赵国的“阏与之战”中战败,后范雎入秦建议昭襄王实行“远交近攻”之策。于是,秦国先在“鄢郢之战”中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国都;又在“华阳之战”中歼灭魏、赵联军15万,夺取南阳地区;后又在“长平之战”中歼灭战赵国大军45万。

image.png

  “长平之战”后,赵国本以割让六城为条件与秦国议和,但之后赵孝成王却接连交好齐、魏、楚、韩、燕等国,同时积极整军备战,准备合纵抗秦。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国见赵孝成王不打算履约,随即起兵二十万攻赵,“邯郸之战”爆发,双方激战三年,秦军不仅未能攻克邯郸,反而由于魏、楚两国援军的到来而战败。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再度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则以信陵君为将,信陵君又向列国求援,赵、韩、楚、燕纷纷出兵救魏,魏无忌于是率领五国联军,于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

image.png

  信陵君率领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出关迎战。此战后信陵君声威大震,结果反而遭到魏王猜忌被罢免,信陵君知道自己不能再获得魏王的信任,便交出兵权,回到自己的府邸,整日喝酒与夫人为乐。不久之后,在沉闷苦恼之中,信陵君因酒色过度死去。

  第五次:赵、魏、韩、楚、卫五国合纵,无功而返

  此前的战败,并未严重削弱秦军实力,秦始皇即位之后,吕不韦掌握朝中大权,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数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攻占上党郡、重建太原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

image.png

  如此情形之下,中原各国为打破不利局面,尽最大努力于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再次组成赵、魏、韩、楚、卫五国联军,由赵将庞煖指挥攻秦。秦国由于新攻占地区太大,兵力分散,且人心尚未稳定,导致前期战败,联军收复了秦国从赵国夺去的寿陵。

  此后,庞煖汲取了此前联军攻打函谷关不利的教训,绕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打了秦国一个措手不及,直到进抵距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才遇到了吕不韦率领的秦军主力。吕不韦在分析了联军实力后,决定先集中精锐军队,突袭最为强大的楚国军队。

image.png

  楚军侦查到秦国动向后,生怕被秦军击败,于是自行东撤,其余四国军队得知楚军已退,军心动摇之下,庞煖只好同意了联军的退军请求。此次合纵,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不久,秦王政亲政,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合纵战略至此破灭。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