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搜索
最新文章
-
清朝时太监最高是几品官?清朝是怎么管理太监的?
清朝很少发生宦官当政的现象,似乎清政府对于宦官的管理非常有一套。实际上清朝的太监数量相比明朝减少了很多,虽然整个皇帝还有皇室贵族的后勤都由太监管理安排,但从效率方面来讲,的确是清朝会更高一些。其实想要限制太监,只要给他的官位和权利作出相应的限制就可以了,所以清朝早年设置太监官位最高也只有五品,放在整个朝中根本就不算什么,而且没有任...
2023-12-05 -
清朝秘密立储制度历史介绍
密建皇储是皇权专制和传统宗法社会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是关系到国本的大事,怎样合理平稳地交接皇权成为清初历朝不断探索的题目,直到雍正朝以后才更趋成熟。密建皇储制度正是雍正在废弃公开建储制后而建立的皇位继承人选择制度。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四子宝亲王弘历成为清代第一个以秘密建储制继位的皇帝,是为乾隆皇帝。乾隆帝在对历...
秘密建储 2023-11-21 -
清朝时期反清复明的组织有哪些?
1、捻军 捻军是爆发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起义口号是:救我残黎,除奸诛暴,以减公愤。 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 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
2023-11-20 -
清朝的郡王是什么地位?
乾隆时期的清朝有20个爵位制度,而其中郡王仅次于亲王,位居第二,属于清朝非常高级别的爵位。 但是郡王只会落得京城一处宅子,和京郊几亩田地,也就是个区长级的大地主,那么自始至终,郡王都没能掌握到达省级的地位,至于说品级,清代,相当于现在部级的官员是正三品左右,而郡王则是超品,不再品级序列,按照现在的职等来看,郡王不是省部级,应该算是个全国人大代表...
2023-11-20 -
嘉定三屠事件的历史经过
嘉定三屠的嘉定是哪里 嘉定三屠指的是发生于1645年,清军攻破嘉定后对城中百姓进行三次屠杀的历史事件。嘉定三屠主要指挥人是投降清朝的李成栋,他对不肯剃发易服、反抗清兵的嘉定百姓先后进行三次大屠杀,前后大约屠杀平民十万人左右。 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遂以年号为地名,今属上海市嘉定区。为在嘉定强...
嘉定三屠 2023-10-16 -
耿精忠有多少兵力?
耿精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因为其勇猛善战而备受赞誉。然而,在历史上,关于他的兵力和战斗能力却存在一些争议和疑问。那么,耿精忠有多少兵力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耿精忠并没有具体的兵力数字可以参考。由于历史资料的不完整和不准确性,我们无法确定耿精忠在某些战役中的具体兵力。不过,根据历史记载,耿精忠在“三藩之乱&rdquo...
2023-10-11 -
清朝入关时在满洲留了多少兵力?
在清朝入关之前,实际上很难计算留在满洲的兵力,因为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当时的满人还属于蛮夷,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的,所谓的满文也是后来才出现的。再就是也根本没办法计算,因为明朝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统治过这片土地,在努尔哈赤统一各部的时候也没有进行统计,而且大部分都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存在,所以只推测一个大概的数据。按照当时后金可动用的7-8万...
2023-10-10 -
太平天国一共封了多少王?为什么要封那么多王?
太平天国一共封了多少王?为什么要封那么多王?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封王最开始是从永安开始的,最初才册封了6个王。后来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王爷人数高达2700名。可以说在天京城里面,王爷是满地走。根据考证,这里面有名有姓的王爷有200多名,出了我熟知的那几位之外,其中不乏名称比较拗口的“王爷”,比...
2023-10-10 -
清朝官服图案级别历史介绍
大家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的时候,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清朝官服看上去千篇一律,但官服上的图案却各有不同。有的人官服上的图案是飞禽,有的人官服上的图案是走兽,那么这些图案都有什么区别呢?如何从官服图案看出清朝官员级别呢?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子”,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
2023-09-28 -
清朝皇子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个戒律森严的皇宫,每个人都是按照等级进行划分,那么清朝皇子们的等级究竟是怎么划分的呢?一起来看看吧清朝皇子的等级怎么划分呢?我们知道清朝时,皇子皇孙有宗室爵位之分,像皇子叫阿哥,王子叫贝勒在清宫剧当中,基本统一称呼皇帝的儿子为阿哥,然后再按照顺序在阿哥前面加上数字便于...
2023-09-28 -
清朝的八旗等级制度历史介绍
各个朝代,如果统治阶级与广大的人民不是一个民族的话,社会的统治方式上与一般的朝代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比如我国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清朝,他们的本族子弟是分为八旗的,当他们建立了一个国家,八旗子弟的身份就更加有区别了。那么这八旗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清军还没有入关的时候,过的是亦兵亦农的生活。但是,当他们入关后,为了方便皇帝的统治,其作用越来越体现...
2023-09-28 -
清朝八旗旗主都有哪些权力?
八旗制度层次分明,各旗管理有序。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下五旗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八旗旗主的权利罗列如下。一起来了解满族文化。其一、八旗之间分别独立,不相统属。努尔哈赤从创立八旗制度开始,就把所有的部众,包括后来归附和俘获的人员,都编入各旗中。形成“以旗统人...
2023-09-28 -
清朝为何实行满蒙联姻的政策?
满蒙联姻,是明清时期满族与蒙古族,保持了三个世纪的和亲,建立了世代姻亲关系。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对清廷统辖与治理边疆蒙古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满蒙联姻是清朝:"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三大国策之一。联姻是清帝笼络蒙古的重要措施,长期的满蒙联姻,使蒙古很多部的领主贵族世代与清皇家保持姻亲关系,皇家格格、公主与她们...
2023-09-28 -
清朝晋商八大家的最终结局
在清朝的商界最著名的一个商会莫过于晋商,山西人会做生意向来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当时的清朝全国财富排名前十六的商号都出自于山西,因此清朝的晋商绝对是富可敌国的,甚至比扬州的那些盐商们都要富有,因此就是凭借着这等财富晋商可谓是独霸清朝商街两百余年。而在这富可敌国的晋商中最知名的,也是最有钱的莫过于“晋商八大世家”,即乔常曹侯...
2023-09-28 -
清朝正一品官员待遇是什么样的?
从大量的清代影视剧当中,我们就能够得知,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什么正一品从一品之类的,就是清代的官员等级。这种官员等级制度是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如前面所说的正一品、从一品。当然,能够做到正一品官员,那是相当有难度的。在清代时期,也只有少数职位属于正一品官员,比如说文职京官类的太师、太傅、...
2023-09-28 -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干政?
明清君权高度集中,为什么清代没有出现太监乱政的现象宦官是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宦官称为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高的称为太监。历史上,宦官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事屡见不鲜。比如臭名昭著的赵高、魏忠贤等太监。纵观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时期的宦官地位达到顶峰。宦官掌下的东厂和西厂作为监督部门,就算是文武百官也要对太监之首礼让三分。明代随着...
2023-09-28 -
庚子国变处死官员的数量
马上以庚子国变为历史背景的年代剧《人生若如初见》开播了,说庚子国变现在很少人知道,但是这个事件在那时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当年慈禧太后想利用义和团压制洋人,结果造成了这场中华民族的浩世大劫。在那段时间被处死了很多清朝官员,那具体数量到底是多少呢?庚子国变处死官员的数量庚子国难当时中国人口是4.5亿,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要求中国赔款4.5亿两白...
2023-09-28 -
庚子国变的结局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庚子年是有着伤痛记忆的。120年前两个轮回之前那个庚子年,中华大地可遭遇一场巨变,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老佛爷慈禧带着亲信官僚逃跑,史称庚子国变。庚子国变的结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庚子国变的结局联军的逼近,北京城危在旦夕。1900年8月12日,慈禧开始频繁地召见大臣。她一面下令大臣们迅速商定防御作战的计划,一面让攻打东...
2023-09-28 -
庚子国变发生的原因介绍
在1900年发生的“庚子国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幕。一幕。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当权的慈禧太后竟然带着光绪、王公大臣们一路西逃,留京城的老百姓遭受荼毒。那造成这一事件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庚子国变发生的原因义和团起于山东,初以拜神练拳为主,后因发生教案,逐渐演变为仇教团体,自诩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戊...
庚子国变 2023-09-28 -
清朝货币种类介绍
康熙通宝 清朝货币大体上采银两与铜钱并用的银铜双本位制,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但银的地位更见重要。因海外贸易发达,白银大量从国外输入,康雍乾盛世流通的外国银元除西班牙银元外,还有葡萄牙银元、威尼斯银元、荷兰银元、法国银元等。鸦片战争前后,需要固定形式的银币出现,正式使用机器铸造银币则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鸦片战争前,由于英国将大量鸦片销...
2023-09-15 -
清朝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清廷入关后,宣布以明代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并免除一切杂派和“三饷”。但由于军需频繁,常常横征暴敛,杂派无穷。一条鞭法虽然把徭役银挪向地亩征派,但丁银从未被废除。 康熙(1662~1722)时,人民的丁银负担极为繁重,山西等地每丁纳银至四两,甘肃巩昌至八、九两。农民被迫逃亡,拒绝交纳丁银,以至形成丁额无定,丁银难收。 于是康熙五十一年宣布,...
2023-09-14 -
广州十三行是什么机构 清政府为何设立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 广州一直是中国著名的商港,对中国对外交往和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清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虽然广州的对外贸易和交流也被限制,但清政府仍然设置了被称为“广州十三行”的机构作为政府垄断对外贸易的代理人。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
2023-09-14 -
广州十三行起始时间 广州十三行历史介绍
广州十三行 《南京条约》签订之前,广州十三行一直独揽中国对外贸易的特权,广州十三行的制度最最终确定下来则是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事实上,关于广州十三行的起始年代一直没有准确而详细的史料记载,所以史学界对此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广州十三行起始时间 关于广州十三行起始的年代问题,没有详细记载的史料。过去的学者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归纳...
2023-09-14 -
清朝为何实行剃发易服政策?
剃发易服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是所以摧挫中国民族气节。政治上统治宽松,人民和当地政府关系已浅,和中央政府几乎毫无直接关系,所以朝代的移易,往往刺激不动人民的感情。那么清朝为何实行剃发易服政策? 移风易俗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十一月,皇太极召集满洲贵族和重要官员时说:“朕思金太祖、太宗法度详明,可垂久远。至熙宗...
2023-09-14 -
清朝对西藏采取什么政策来管理?
清朝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清朝治下民族众多,因此在对待不同民族时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比如对西藏就采取了三种措施来管理。 清朝对西藏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是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 册封制度:清朝初年,五世达赖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r...
2023-09-14 -
清朝的国旗与国歌介绍
黄龙旗 清朝原本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清朝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
清朝 2023-09-14 -
清朝理藩院是做什么的?
理藩院 提到清朝的官方机构,不得不说到理藩院。理藩院是中国清代管理蒙古、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清于崇德元年(1636)设蒙古衙门;三年六月,改称理藩院,属礼部。顺治元年(1644),改置尚书、侍郎;十八年,定官制同六部 ,理藩院尚书亦入议政之列 。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 )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前 ,兼办对俄外交事务。光绪三十三...
2023-09-14 -
清朝政治制度有哪些特征?
乾清宫 清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末世王朝,其政权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官僚联合执政,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清朝政治制度仍是以皇权为核心,其制度既有中原传统王朝的共性,又有满洲民族特色,使其统治得以维系267年。清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有四: 一、制度与“家法”相联。清朝“家法”森严,其宗旨是严密防范...
2023-09-14 -
什么是“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不同朝代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略有不同,如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
2023-09-14 -
清朝爵位制度历史介绍
清朝王爷 清代分封爵位, 有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三种。民世爵由吏部掌管,宗室爵由宗人府掌管,蒙古爵(包括西藏、回部等处) 由理藩院掌管。民世爵 民世爵为九级二十七等;公(分为一、二、三等公),侯(分为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伯(分为一等伯兼一云骑尉, 一、二、三等伯), 子(分为一等子兼一云骑尉, 一、二、三等子),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
2023-09-14 -
清朝官制历史介绍
清朝官制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以下的...
2023-09-14 -
清朝八旗制度历史介绍
八旗制度 说到清朝的制度,有几个是一定要提及的,比如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
八旗制度 2023-09-14 -
清朝密折制度历史介绍
密折制度 密折制度由来已久,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
密折制度 2023-09-14 -
清朝中期后为何实行“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帝 皇位继承人的确立在古代皇族看来是件大事,后来由雍正帝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所谓秘密立储,有“秘密建储”、“密建皇储”等别称,一般认为由清世宗(雍正帝)建立。具体内容是:皇帝生前不立太子,但选定继位者,等皇帝去世后,朝臣将有关遗诏昭告朝野。在一个奉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传统宗法社会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关乎...
2023-09-14 -
清朝盟旗制度历史介绍
蒙古族 盟旗制度是清朝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清代盟旗制度的渊源,是蒙古族原有的鄂托克、爱马克社会组织,“楚固拉干”的集会,以及努尔哈赤时期创建的满洲八旗制度。 1636年,后金改元为清,是蒙古各部从后金的盟友变为清朝的属臣的开始。林丹汗的覆灭,表明蒙古社会政治核心的崩溃,清朝的迫切任务是迅速填补这个空白...
盟旗制度 2023-09-14 -
清朝初年圈地的内容及过程介绍 清朝圈地的历史影响
满人入关 清初圈地令虽然对圈占的土地有所限制,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是对土地的一种强制占领。圈地令对具体流程进行了规定,却不考虑其规定之外的恶果。不过,虽然圈地令让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隶,激化社会矛盾,但仍然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清初圈地的具体流程 首先由户部遣“满官”带领笔帖式、甲丁等人到将要圈占的田间&ldqu...
2023-09-14 -
什么是“首崇满洲”政策
满人骑射 清朝对待不同民族制定了不同政策,比如对于统治集团本身所属的满族就定下了“首崇满洲”的国策。 作为统治族群和八旗军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满洲人尤其被历代皇帝视为国家根本、朝廷柱石。满洲将士为清朝定鼎中原、以及之后平三藩、灭回部等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故终清一代,“首崇满洲”是清朝的既定国策。然...
2023-09-14 -
清朝皇帝是如何选妃的?
清朝选秀 都说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封建时代的皇帝选妃门槛也是很高的。那么清朝皇帝们是如何选妃的?参选女子都要有什么条件才能选上?第一步是选秀女。 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
2023-09-14 -
清初的三次圈地令和三次禁圈令介绍
圈地令 清初的圈地令确实为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这些灾难很多也是与统治者的初衷相违背的,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初年的圈地政策不断被调整的原因。除了对圈地令进行调整,清政府甚至多次颁布禁圈令。圈与禁交替,清初政府究竟是如何考量的? 客观地讲,圈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所引发的诸多弊端是违背了统治者的主观意愿,也不尽是“圈地令”自身缺...
2023-09-14 -
清朝对蒙古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清朝蒙古族人 清朝对待不同民族制定了不同政策,比如对于蒙古族就实行了特殊的管理政策。 清政府一方面以联姻来笼络蒙古各部首领,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扎萨克制”,亦即盟旗制度。 按照这种制度,原蒙古各部称为盟,是内蒙古地区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旗设旗长,即“札萨克”,为世袭...
2023-09-14